涵盖4600余种中药材,容纳3000余家商户……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四川最大的中药材市场,在西南区域辐射范围广、影响力大。

近期,《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了解到,与从前到处“跑商”的销售模式不同,新成长起来的“药二代”们更愿意在多元化发展、线上线下渠道拓展等方面开辟革新之路。同时,社会对高品质中药材的需求,也在倒逼中药材市场从“卖药”到“卖好药”的过程中加快“绿色”转型。


(资料图片)

绿色升级

从“卖药”到“卖好药”

一间间药材商铺整齐排开,各类中药材满满当当堆放在柜台上,走进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药香味。

橘红、陈皮、阿胶……作为四川最大的中药材市场,这里不仅有各种常见中药材品种,还有四川本地的道地药材,如川芎、川贝母等。每周工作日的早上9点到下午4点,市场人来人往,交易非常活跃。在市场里转悠,经常会看到推着小推车的买家来买货,市场外的停车场内也停放着不少大货车,都是等着转运药材的。

记者在市场内采访发现,随着经济日益复苏,中药材的销售热度持续攀升。“每天进出市场的人流量在1.6万人左右,有不少是外地的买家来进货。”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质管部经理黄晓刚说。

记者调研发现,当前随着社会对高品质中药材的追求,传统卖“粗药”的形式已经不能适应需求,中药材“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我们来这儿买中药材,不仅看重价格实惠,最重要的是这个市场有质量保障,不会买到假货,我们还要挑好货。”在市场内推着小推车的一位买家告诉记者,他来自重庆一家企业,此次是先来选一些药材样本回去,下次就来大规模采购。

黄晓刚告诉记者,以前,中药材市场内的一些商家是以量取胜,价格低,靠大量批发来获取利润。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普遍改变,市场内的商户们也在寻求“绿色”转型,不少药材商家都把“绿色化种植”等贴在商铺内,作为重要的宣传口号。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倒逼药材商户改革,保障药材质量,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也积极健全监管抽查机制,实施不定期质量抽查,一旦发现问题中药材将严肃处理;同时,成都市还专门派出食品药品监管小组入驻该市场,方便实施动态监管。

多元化革新

年轻“药二代”不再“守株待兔”

记者在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内走访发现,不少药材商铺柜台前坐着的都是年轻人,他们大多一边等待买家,一边泡茶,身上多了一份沉稳气质。

“90后”店家刘苏林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个市场内,他的本名很少人提起,大家一般叫他“刘灵芝”。他家的“长春灵芝行”已经有近20年历史了,是这个市场内的老商铺,“长春”不是东北地名,而是刘苏林父亲的名字。中药材行当一般是家族传承,刘苏林这位年轻的“药二代”接管家里的中药材铺子,也10多年了。

灵芝是四川道地药材,知名度高。刘苏林的父亲刘长春几十年前就开始沿街卖灵芝,背着背篓,靠着一筐筐的走街串巷卖货,终于积攒了些钱,后来才在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内租了一家固定商铺。到了刘苏林这一代,已经不再满足于销售这单一环节了。

野生灵芝价格昂贵且稀少,人工种植是发展趋势。2009年,刘苏林就开始在四川江油市发展自己的灵芝人工种植基地,依靠当地山区气候条件优势及绿色化种植模式,逐渐打响了自己的灵芝品牌“康易得”,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固定的回头客。每年的灵芝种植季和采收季,他都要亲自到江油种植基地去几十次,查看灵芝生长情况。

“今年种植了一百多亩灵芝,预计收益会比较好。”提起灵芝,刘苏林如数家珍。他的最大爱好就是在店里整理查看灵芝,每一颗灵芝的大小、形状、香味,他都要反复仔细揣摩。“跟我同龄的好多朋友喜欢打麻将、逛街,我就喜欢在店里看店,去山里看灵芝。”刘苏林笑着说。

离他店铺相隔不远处的“三胶三元堂”,老板周杰也是市场内有名的“药二代”,同样的,他也有个响亮的外号——“周阿胶”。从他父亲那一辈起,就在做阿胶生意。到了周杰这一代,对发展自主品牌有了更强的意愿。“我们不能光是卖别人的中药材,不能满足做一个中间商,还是要逐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35岁的周杰说。

现在,周杰已经在阿胶产地山东建立了自己的工厂,生产自己的品牌阿胶产品。最近,他又在考虑开展一些线上直播活动,向消费者普及阿胶常识。“我们父亲那一辈卖药材,大多习惯等着顾客上门,到了我们这一代,‘守株待兔’已经行不通了,得积极主动走出去。”周杰说。

打造自有品牌

壮大本土产业链

在市场走访中,“产业链延伸”“本土品牌打造”是经常被提及的关键词,也表达了业内人士对壮大本土中医药产业的期许。

“在中医药产业链条中,种植业处在最低端,也是最不挣钱的环节,而我们的中药材市场内一些商户还在卖基础产品,效益并不高。我们要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刘苏林说。

如今,除了传统的线下销售,他也在琢磨发展自己的线上直销渠道。“当前,互联网信息发达,渠道多样,我们自己种植的灵芝品质比较好,更需要打响知名度,让更多人知晓。”刘苏林说。

壮大本土中药材品牌,也需要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帮扶。记者了解到,当前,四川也在加快科学布局道地药材产业,建设一批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依托中药材重点产区地理优势与种植优势,做大做强道地药材品牌,推动区域中药制剂中心、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建设,继续打造区域中医药产业集聚区。

加快健全适合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标准,也是市场内很多商家的共同期盼。“现在,一些中药材检测的标准还不能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衡量一类中药材的好坏,有的还主要依靠单一成分含量的检测,但中药材还需要考虑整体的药效,希望能加快完善适合我们中药材特点的相关标准。”黄晓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