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一名孩子家长苗女士在网上持续记录自己的孩子小丁(化名)生病就医的经历。根据苗女士所发信息,6岁多的小丁去海南旅游回家后出现发烧症状,发烧十余日不见好转,辗转到几家医院就医,近日还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21日,医院下达孩子病危通知书,通知书显示医院诊断孩子患有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出现持续癫痫、中枢性呼吸衰竭、支气管肺炎等症状。孩子的病情危重,血压维持不足,病情随时可能进一步恶化,危及生命。
什么原因导致病情如此严重?
苗女士6月25日发布消息称,小丁的脑脊液检测结果出来,“害孩子变成这样的是一种叫‘狒狒阿米巴原虫’,是一种生存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寄生虫,也叫食脑虫。”
食脑虫感染而引发的脑膜炎,致死率高达98%。
苗女士还提到,孩子的状况非常不好,拔掉呼吸机不能自主呼吸。她之所以将孩子的情况下写出来,是想让其他宝妈警惕食脑虫。
“食脑虫”果真吃人脑吗?
阿米巴脑膜炎潜伏期较短,一般5天左右出现症状,发病初期伴随味觉和嗅觉的改变,表现鼻咽炎症状,接着是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疾病迅速进展,可使患者出现颈部僵硬、意识障碍、意识涣散、失去平衡、幻觉、呼吸障碍等症状。
阿米巴原虫感染会导致大脑肿胀、引起颅内压升高,颅骨承受巨大压力,迫使大脑和脊髓的连接被分开,患者一旦症状出现,死亡率达98%以上,因此被人们形象的称为“食脑虫”。
所谓福氏纳格里阿米巴原虫能“吃”人脑,其实是指原虫进入人脑后引起的脑组织炎症和破坏,并非真的“食脑”。
“食脑虫”主要有2种途径进入人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黄丽素主任医师介绍,“食脑虫”是一种生存在热带和亚热带的罕见寄生虫,大多在水、泥土、腐烂的有机物中。据相关报道,全球感染人数总共才200例左右,我国只有几十例。
“食脑虫”25℃左右潮湿温暖的环境最适合其生存,42℃时繁殖力最旺盛。在温暖的湖泊、河流、地热温泉、工业设备中排出的废水、含氯制剂消毒不充分的游泳池、热水器等水源以及潮湿的土壤中均可能有“食脑虫”的存在。
所以“食脑虫”感染经常发生在夏季。据美国CDC统计,2009到2018这10年中有34人发生感染,大多(30人)是使用水上休闲娱乐设施时候被感染的。
“食脑虫”感染主要分为皮肤感染和颅脑感染。通常来说,有两种途径进入人体:
一种是通过农业工作,寄生虫通过皮肤进入人体,一般感染后会出现皮肤红斑难以治愈的情况。
另一种就是人们在江河湖塘中游泳或用被食脑虫感染的水洗鼻子时,它们从鼻腔钻进人脑后,风速繁殖起来,引起化脓性脑膜脑炎,血管出血和脑实质坏死。
如何预防“食脑虫”感染?
暑假到了,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去海边游玩或是去游泳。对此医生表示,虽然感染阿米巴原虫是小概率事件,但家长还是要注意,尽量不要在不干净的河水里游泳。游泳运动时应避免潜水、跳水或在水中憋气等易造成鼻腔进水的活动。如果近期在温水中游泳玩耍后出现发烧、头疼、颈部僵硬和呕吐的现象应及时就医。
医生提醒:家长们要注意,如果你怀疑孩子已经感染寄生虫,比如孩子有肛门瘙痒,牙齿或者皮肤出现白斑,不明原因的高烧不退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如果体检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或者检查肝脏发现有斑点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建议立即就诊。(四川疾控)
聚焦
药店给感冒女孩开800多元药:药店已退款
6月24日,上海一网友发视频称,女儿感冒去药店配药,临行前自己交代女儿不要配很多。谁知拿起单子一看,药店给女儿开了14盒药,共计824.8元。6月26日上午,顶端新闻记者从当事人处获悉,目前药店已退款。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聚焦
国家医保局拟增补8家信息直报点
信息直报点是国家医疗保障局多角度了解基层医保情况、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是医保政务信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2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信息直报点增补申请工作的公告,本次拟增补8家信息直报点,重点增补专业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大型药店以及地市级医保部门。每个直报点每年至少提供6篇(医疗机构及大型药店为3篇)有参考价值的有效信息。
聚焦
国家疾控局:5月报告法定传染病72万余例
6月27日,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2023年5月(5月1日0时至5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27645例、死亡2465人。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病3例,均为霍乱,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中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及布鲁氏菌病。
聚焦
近5年批准新药56%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医药魔方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的近5年时间里,中国境内共批准上市424款新药(按受理号定义)。目前已经有56%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尚有44%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仅5年批准新药进入北京地区医院的,占比最高的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纳入了110款。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363期
原标题:《乐健康 | 6岁男孩感染“食脑虫”,这“虫”果真吃人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