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2022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暨2018—2022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在北京发布,同时发布了全国1644家三级医院的综合及31个学科前100位科技量值医院。
(资料图片)
北京协和医学院拿下2022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和五年总科技量值综合分值第一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居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和五年总科技量值综合分值排名榜首。
在河南方面,多家医学院/医院上榜中国医学院/医院科技量值(STEM)榜单。
2022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与2018-2022五年总科技量值榜单(前100)
郑州大学医学院 17位/17位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科学学部 50位/48位
新乡医学院 61位/50位
河南大学医学院 81位/83位
在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与2018-2022五年总科技量值的32个榜单中(综合及31个学科,学科仅统计前2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榜18个,其中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也分别上榜(具体统计如下)。
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与2018-2022五年总科技量值榜单(此部分较长,可滑过)
综合榜(前100):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2位/21位
河南省人民医院 87位/96位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94位/84位
麻醉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5位/15位
呼吸病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9位/20位
消化病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3位/11位
血液病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0位/9位
肾脏病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9位/7位
内分泌病学和代谢病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8位/18位
普通外科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8位/14位
神经外科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9位/14位
胸外科学
河南省肿瘤医院 13位/11位
心血管外科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位/20位
泌尿外科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位/21位
妇产科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6位/16位
眼科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9位/22位
口腔医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8位/20位
神经病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1位/11位
精神病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5位/20位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18位/22位
危重症医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4位/15位
肿瘤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1位/9位
护理学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0位/12位
据了解,2022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研究对象覆盖全国110所独立医学院校和设立医学学科的综合大学。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介绍,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创立了科技量值(STEM)的概念,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于去年首次发布。年度科技量值和五年总科技量值共同发布,旨在实现评价周期长短相结合。
本年度科技量值在5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纳入参与制定国际医学指南的专家指标,反映我国医学专家的国际贡献;二是研发国际权威医学指南及引用数据库,汇集全球重要医学证据;三是区分高被引科学家角色,突出有实质贡献学者影响力;四是始终关注学术不端问题,不断加大惩戒力度;五是融合应用新技术,提高数据处理智能化水平。
综合科技量值位列前10的医学院校分别是: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医学学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浙江大学(医学学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研究对象覆盖全国1644家三级医院,此次发布综合及31个学科前100位的医院。
综合科技量值位列前10的医院分别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五年总科技量值医学院校(综合前10):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中山大学(医学学科)
浙江大学(医学学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
五年总科技量值医院(综合前10):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来源 健康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