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替代工程”释放五大利好
南北高干渠两岸今后有望打造亲水景观,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图为北渠市区清源街道后茂段景观。(林劲峰 陈淑华 摄)
开栏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实干作答,凭实绩交卷,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市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和真真切切的实惠。即日起,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重大项目推进等热点工作,泉州晚报社推出“民生热点 实干作答”系列报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予以深度报道和全景展示。
经过历时数年的规划论证和一年多的协调推进工作,泉州中心城区水系联排联调规划总体方案中至关重要的建设项目之一——泉州北高干渠功能调整输水工程日前正式开工,与之合称“两高替代工程”的南高干渠供水替代工程也将于9月开工。
两条连接晋江金鸡拦河闸上游的封闭式供水通道将替代南北高干渠的供水功能,力争于2025年底把晋江的优质原水输送到洛江、泉港、惠安、泉州台商投资区、晋江、石狮等地区,安全而高效。
这意味着,被誉为泉州“生命渠”的北高干渠和南高干渠,在新供水通道启用2年后将依规申请调整供水功能,成为沿线片区防洪排涝和中心市区内沟河生态补水的主要通道。南、北高干渠两岸的3000亩用地也将获盘活利用,进一步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有效增强综合承载力,优化城市品质能级。
凝聚着泉州党委政府智慧与心血的“两高替代工程”,将带来哪些利好,泉州晚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利好一 两江联通 每年引4亿立方米晋江水到洛阳江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穿城而过的南北高干渠水源保护压力日渐增大。为彻底解决南北高干渠污染风险,保障供水安全,泉州市委市政府决定采用“指挥部+项目公司”的模式,建设“两高替代工程”。
市水利局做好前期规划论证工作,泉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原水运营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负责具体项目建设推进。在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项目克服了涉铁工程审批、用地手续办理、线路走向确定以及风景名胜区交叉等种种困难,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前期各项工作。
“泉州北高干渠功能调整输水工程将建立起晋江和洛阳江的输水新通道,替代原北高干渠承担惠安、泉港和泉州台商投资区非农业用水的供水任务。”泉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洪介绍,项目与七库连通工程山美—惠女—菱溪、黄塘等线路互为补充,形成惠安、泉港和台商投资区封闭式输水双通道,对满足泉州北部地区中远期用水需求、保障区域大工业发展用水安全、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格局、缓解晋江下游供水区中远期缺水等方面均具有重大作用。
(庄惠 制图)
据统计,假如仅依靠洛阳江供水,当前三地的原水紧缺量为1.11亿立方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后的缺水量将增大,预计2035年将达到2.7亿立方米、2050年达到3.83亿立方米。现状的北渠,或以后的供水替代工程,每年均能引4亿立方米的晋江水进入洛阳江补水,可有效缓解洛阳江供水不足的情况。
利好二 自然高差 渠改洞(管)节约项目运营成本
工程怎么引水才能最大程度地节约投资?这也是“两高替代工程”前期工作考虑的重要一环。
经前期勘察,北高干渠功能调整输水工程基本具备利用自然重力流动的地形条件,于是工程建设设计采用“渠改洞(管)”的方式。
“拟新建的输水隧洞和现状北高干渠一样,均利用地势由高自低的重力流,没有外力的加压。与加压输送的管道或隧道比,可以节约不少运行成本。”泉州原水运营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经理何海碧介绍,目前,全长约15.772公里的北高干渠功能调整输水工程已动工。该项目隧洞开掘直径近7米,掘进施工采用当前国内隧洞开挖领域最先进的TBM和盾构机开挖工艺,这在泉州乃至福建省的水利行业中都尚属首次。
利好三 安全高效 原水从水源地封闭直达用水户
随着城市迅猛发展,被城市建成区包裹围合的南、北高干渠,慢慢变成城市内河,两侧居民日常生产生活产生的垃圾和污水,给渠道供水安全埋下隐患。
“通过渠改洞(管),我们可以建立起原水水源至用水户的封闭式高速直达通道,直接将晋江优质的原水封闭输送至洛阳江和晋江市等地,提升供水水质和安全,实现优水优用。”泉州原水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威娇介绍,工程建成后,封闭式的输水通道将大大减少沿途水源的污染及蒸发渗漏损失,节水效用明显。有数据表明,水利用系数可从0.6(开放式渠道)提升至0.9(封闭式输水)。按照当前北高干渠每天从晋江金鸡拦河闸引水194.4万立方米的数量计,改用封闭式输水通道后,中途损耗可节约58.32万立方米。“日积月累下来,节约的水资源数量庞大,真正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安全利用。”张威娇说。
当下,“两高替代工程”被列入2023年度省、市重点工程。围绕市委市政府“项目奋战年”的工作部署,泉州水务集团倒排时间节点全力推进,力争2025年12月完工。
利好四 城市优化 打通南北释放3000亩用地
项目不仅能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格局,还能化解南、北高干渠作为水源保护地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制约影响。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北高干渠区自2008年被划定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后,对途经的江南片区、北峰丰州组团、刺桐片区、城东组团等城市新区的建设产生制约。“在规划层面上,寻求替代线路成为推动泉州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该负责人认为,南、北高干渠退出水源保护地,将活化沿渠两侧土地开发利用,全方位推动城市建设发展。
届时,众多的市政道路、桥梁等重要基础设施将可以穿越南、北高干渠,减少水源保护区对城市建设的影响。“规划十多年的新华路北拓工程的跨北高干渠段,前期报批工作有望推进了。”负责市区新华路北拓工程的泉州文旅集团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敬群表示。
同时,横跨北渠两岸的数十座桥梁基本上是1965年至1975年开挖建设时配建的农业生产桥,远未能满足沿线居民出行便利的需求,加固或改拓建工程也有望实施了。
更加充满想象力的是,不受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限制后,南、北高干渠渠道两侧50米原保护区管理范围内约3000亩用地将获盘活利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空间格局。
利好五 景观重塑 打造城市高品质新丝带
南、北高干渠横贯泉州主要建成区,调整和优化供水功能后,将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内河,恢复其洪涝水收集转输功能;同时拆除沿渠大量的围墙、拦网等,将进一步优化水环境、水生态,全方位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洪防涝能力,同时也能作为市区内河生态用水的有力补给,有助于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和人居环境。”泉州水务集团市政排水公司相关人士对此充满期待。
“北渠渠面宽阔,在30米至50米之间。上世纪80年代,丰州等地产的甘蔗会用船走北渠运到北峰潘山的国营糖厂。”丰泽区北峰街道招丰社区李先生、北峰社区陈先生等人畅想:未来北渠是否可发展旅游观光,开发一条从丰州九日山泛舟到清源山脚、圣墓的线路。
对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待南、北高干渠退出饮用水源保护区后,将规划打造一批高品质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滨水活力功能区,策划形成大批高品质生活社区和产业社区,构建泉州自西向东、一路向湾向海的城市新丝带。
名词解释
两高替代工程
北高干渠:1965年动工、1975年建成,承担着中心城区、惠安、泉港、泉州台商投资区的供水及防洪排涝、生态补水等任务。
南高干渠:1972年始建、1975年通水,是晋江、石狮等地的重要饮用水源。
两高替代工程:包含泉州市北高干渠功能调整输水工程(简称“北高替代工程”)和南高干渠供水替代工程(简称“南高替代工程”)。
□泉州晚报记者黄小玲 陈淑华 实习生廖榕